国际组织为何纷纷投下“信任票” 2024年中国经济将释放何种信号?

最新信息

国际组织为何纷纷投下“信任票” 2024年中国经济将释放何种信号?
2023-12-20 18:55:00
上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为明年的经济政策定调;本周,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行。这两个重要的会议,释放了怎样的信号?2024年,中国的经济政策将有什么变化?上海经济将从中发挥什么作用?为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
  问: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2024年的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汪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的经济工作部署较此前出现了较大变化,去年强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本次会议则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我认为,这三者之间有紧密关联,释放了诸多重要信号:
  首先,“稳中求进”即不断巩固经济修复的成果,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当前,中国经济虽面临重重挑战,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稳定向好,预计全年经济增长5.2%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近期,包括OECD、IMF等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如何延续这一修复趋势,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上海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预计上海经济增速至少达到6%左右,至少恢复到2019年增长水平。
  其次,“以进促稳”即政策要保持积极性,以实现科技创新、扩大内需、重大改革三个方面的“进”。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扩大内需方面,未来投资和消费的配合和衔接将更加紧密,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有望进一步消除。
  最后,“先立后破”即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要实现先立后破,我们要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立足国情、稳扎稳打,坚持系统观念,拥有全局思维,营造一个稳定和安全的发展环境。
  问:2024年,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会是怎样的变化?
  汪泓:从货币政策来看,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精准有力”,今年继续保留“精准”,但将“有力”换为了“灵活” “适度” “有效”,这体现了货币政策可能出现的一些新变化。
  明年的货币政策整体有望保持稳健宽松态势,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空间,但在结构上会不断优化。货币政策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其中,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的匹配为首次提出,这或意味着将通过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使物价保持在温和、适度水平。
  从财政政策来看,2024年财政政策的总基调是“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政策力度应不低于今年。整体来看,或呈现以下方面的变化:
  一是,财政支出结构预计进一步优化,往现代产业体系、绿色低碳、民生等领域倾斜,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赛道、绿色能源企业等或将迎来减税降费政策。二是,将更好地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用好财政政策化解地方债务,将是明年财政工作的一大重点。三是,除中央财政外,经济大省也将成为明年财政发力的主要抓手,“真正挑起大梁”,承担更多稳增长功能。
  问:2024年全球经济“缓步增长、高度敏感、深层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内需、国际贸易将呈现什么新亮点?
  汪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预计2024年我国内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2024年,居民消费有望回归常态化增长水平。2023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考虑经济恢复、收入结构改善、消费信心回升、前期超额储蓄支撑等因素,消费潜力有望持续深度释放。同时,前11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5%,科技研发强度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成为投资新引擎。2024年,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总指引下,高新技术产业有望实现更快、更高质量发展。
  展望2024年,在全球贸易基本面向好以及我国继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下,我国外贸将继续回暖。前11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7.65万亿元,增长2.6%,占进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46.50%。从结构上看,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结构呈现出更多向满足新兴国家内需的中间品、消费品倾斜,不再是依赖传统的加工贸易品。因此,2024年,对“一带一路”等新兴国家的进出口仍将是一个亮点。
  问:在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将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和地位?上海将如何提升科创的新质生产力?
  汪泓:科技创新成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头号任务”,科技创新的“引领力”继续加强。新征程上,上海应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具体来看:
  一方面,全力加速源头创新突破,加快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同时,全力推进创新赋能发展,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全力促进资源要素融通,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引导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全力优化开放创新生态,顺应科研范式变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国际组织为何纷纷投下“信任票” 2024年中国经济将释放何种信号?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