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四大行新增信贷5801亿 但全行业仅新增3459亿 为何?

最新信息

7月四大行新增信贷5801亿 但全行业仅新增3459亿 为何?
2023-08-22 10:51:00
此前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约3500亿元。7月新增信贷较低,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近期央行公布了7月份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表,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总体来看,7月信贷增量较少主要因为中小银行信贷减少所致,但大行信贷仍保持一定新增。
  中资全国性四家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7月末四大行(工农中建)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3.7万亿,信贷余额增加5801亿,仍有一定程度新增。
  而中资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7月末中小行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1亿,减少约2500亿。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附注中称,中资中小型银行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小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按照当时数据,主要是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交行和邮政储蓄等六家银行之外的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及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具体分析看,导致7月中小银行信贷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减少。其中票据融资减少最多,意味着中小银行并没有通过票据融资冲量。
  实务中,贴现票据纳入信贷规模,且二级市场交易方便,因此衍生出银行利用票据调节信贷规模的操作。当信贷投放差而银行需要完成信贷任务时,便会买入贴现票据,而当贷款投放充足时,又会卖出票据资产释放信贷额度。
  7月四大行新增信贷5801亿,其中票据融资增加5716亿,显示四大行也面临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但通过票据冲量增加了信贷规模。
  考虑到月度数据波动较大,通过年度数据可以更好观察中小银行信贷投放的变动趋势。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8年四大行新增信贷占比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由2011年的38.9%降至2018年的29.1%,但2019年以来该占比持续提升,今年前7月达到44.9%的信号。换言之,2019年以来中小行新增信贷占比持续下降。
  记者了解到,其原因可能包括2019年以来四大行加大了普惠金融贷款的投放,客观上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也一定程度上对中小银行形成挤压;2019年以来个别中小银行风险暴露,导致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的难度加大,相应制约了信贷投放;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偏向国有大行等。
  比如近年来大行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在30%左右。原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去年3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银保监会在推动大银行、大机构服务重心下沉的过程中,大银行也和其他的地方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形成了竞争,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我们下去调研,很多地方的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都抱怨,说大行太厉害了,竞争很激烈。”
  “因为今年有效需求不足,大行都在以低利率抢贷款项目,但中小银行负债成本较高,不具备优势。同时,与其去投贷款形成不良,倒不如去买买债,所以今年中小行的债券投资力度加大。”某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称。
  开源证券的一份报告称,2023年以来大型银行在监管指导下抢抓信贷投放,但实体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信贷供给远超需求,出现“超低价贷款”现象。在贷款收益率较低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新增信贷性价比低,同时存款规模依然维持较快增长,可配资金较多,面对较高的资金成本和业绩目标压力,中小行倾向于加大配债力度赚票息,或做委外投资。
  这一特征在7月数据上也有放映。中资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7月中小行贷款减少2500亿元的同时,债券投资却增加了3500多亿。
  对于信贷投放,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主要金融机构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国有大行要继续发挥支柱作用。要注重保持好贷款平稳增长的节奏,适当引导平缓信贷波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市场预计,接下来宽信用力度将加大,8月信贷数据或出现好转。
  但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仍面临挑战。当前房地产贷款疲软、居民部门按揭贷款提前偿还较为普遍,但其他类型的贷款无法弥补前者贷款的下降,由此导致信贷需求的青黄不接。
  会议还提出,要注意挖掘新的信贷增长点,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文章来源:21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7月四大行新增信贷5801亿 但全行业仅新增3459亿 为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