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化街区试点建设 助推城市国际化转型

最新信息

推进国际化街区试点建设 助推城市国际化转型
2022-09-09 10:01:00
伍庆鲍雨
  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国际化转型,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随着广州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前来学习、工作或定居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对国际化的生活服务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提出“十四五”期间选定10至15个街区进行国际化街区试点,打造成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支点,也将成为助推城市国际化转型、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特色抓手。
  为国际人才提供高品质生活服务
  国际化街区指的是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世界各地不同国籍的人们聚居(包括工作、交往、休闲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城市国际化转型的背景下,建设国际化街区具有特殊意义。
  一是优化国际人才服务环境。推进城市国际化转型需要集聚国际高端人才资源,而相较于经济发展水平、物质激励政策等硬性因素,有利于国际人才及其家庭安居乐业的“软环境”更具无形价值和长远吸引力。广州在打造国际人才高地的过程中,国际化街区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够直接作用于城市软硬环境的改善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提升,成为为国际人才提供高品质生活服务的理想载体和平台。
  二是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近年来,众多经济开放度较高、外籍人士相对集聚的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化街(社)区,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证明,这不仅是经济领域更深层次开放的要求,更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与国际规则对接的有益尝试,包括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标准等,有利于“以点带面”推动城市对外开放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国际化街区是来自不同国家民众共同居住生活的社会共同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的集中场所和空间。不同国籍、种族的人在国际化街区中共同生活,包容了各类语言、文化认知、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享共荣提供了具体而多元的载体渠道。国际化街区能够让国际居民切身体验中华文化魅力、感受中国发展成就,亲身参与广州故事、中国故事的书写与讲述。
  为建设国际大都市创造良好条件
  面对国际化转型的新要求,广州要汇聚各方力量参与国际化街区建设,不断提升涉外服务管理水平,为建设面向世界近悦远来的国际大都市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建立优质长效运行机制。传统的社区管理理念并不适用于国际化街区治理,需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治理观念和治理方式,构建国际化街区有序治理的长效机制。涉外管理服务覆盖面广、系统性强,可将国际化街区作为“一站式”服务集成平台,加强统筹协调,打造链接各职能部门的有效对接机制。从全市层面加强国际化街区顶层设计,加强信息搜集与反馈联动,及时解决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利用“互联网+”手段,通过搭建集网上办事、生活讯息、网格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化社区服务系统,增强后台数据的统一规范处理。探索多方共治的国际化街区建设新模式,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中外居民等共同参与街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增强服务效能,完善便民服务供给体系。国际化街区治理的核心是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国际化公共服务效能,帮助外籍居民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区生活。因此要深入贯彻国际化便民利民服务理念,围绕街区居民在工作、交流、定居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加强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设立社区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制度,例如在国际化街区服务中心提供《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服务模式,推行“易税家”社区税收服务站,提供多语种办事咨询等,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优化软硬环境,整体营造国际人居空间。国际化街区范围内的软硬件设施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便利度与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能否营造符合国际化品质的宜居环境是衡量街区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街区集聚人群对象的不同特点,应突出服务的不同侧重点,例如面向家庭居民完善儿童教育与游憩的场所与设施,面向青年居民加强社交活动的场所与服务等。吸引餐饮、文化、运动等多元休闲娱乐配套多方要素进驻国际化街区,与周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公共空间相结合,满足中外居民生活所需。设立规范、准确的多语种标识,打造绿化丰富、风景优美的整体生态环境。
  四是举办人文活动,搭建多元文化体验平台。国际化街区应积极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文活动,营造开放共融、亲和力强、美美与共的社区氛围。突出各街区特色文化体验,例如越秀二沙岛“生态街区”、荔湾沙面“历史街区”、天河猎德街“时尚街区”、黄埔龙湖街“外企街区”、南沙蕉门河“人才街区”等,擦亮“一区一品牌”名片。精心策划国际邻居节、文化风情周、中外结好纪念等主题文化活动,打造体育竞赛、美食烹饪等活动载体,通过沙龙分享会、圆桌对话等方式了解居民们最新关注的切身问题,在轻松交流中促进中外文明友好互鉴。
  五是发展志愿服务,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鉴于目前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涉外服务人员较为稀缺,可以引导国际化街区的外籍居民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在融入社区的同时为广州城市国际化转型贡献力量。组建中外志愿者联合服务队,充分激发外籍人士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城市美化、语言传授、知识科普、抗击疫情等服务,实现“以外助外”的良好效果。
  (伍庆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所长;鲍雨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推进国际化街区试点建设 助推城市国际化转型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